【课题研究】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的教师语言调控技巧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4-12-20 阅读:( 22 )  

676574040c7b5.jpg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在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英语教师要使用合理的语言调控策略才能有效调控英语课堂。愉快英语课堂的教师语言必须做到尽量全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二十一性。

一、目的性

愉快英语课堂教学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即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的语言服从既定的教学目的,为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从教学目的出发,回归教学目的,突出其明确的目的性,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离题万里。尤其是在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发布任务的指令要明确,学生才能有效地按指令活动。

二、科学性

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准确性、规范性、精练性以及逻辑性与系统性上。在语法方面要求用词恰当,表达简洁明快,杜绝言不及义的废话以及不必要的重复表述,同时避免说那些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以及半截子话。在选字用词上要准确贴切,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基本原理、概念、规则、结论等,应准确无误地讲清楚。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有纲有目,层次清楚,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英语教师要认真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和进行信息编码,做到言不烦、少而精。注意不滥用语言、不堆砌词藻、删去可有可无的东西。总之,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能“声声入耳”,准确精练,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三、启发性

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先进的科学的启发式教学区别于落后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显著标志。教师课堂语言的启发性表现在:一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善于设“障”立“疑”,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状态;三是表达含蓄,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学语言的启发性的核心在于是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不在于多问或少问,多讲或少讲,也不在于多提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是不是”。至于在教学过程中何进启发、怎样启发、启发什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定,应当注意的是,启发要与引导相结合。启发要得当,引导应及时,做到启而能发,导而有效。

四、条理性

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语言的条理性是由教师讲授知识的系统性所决定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教学的语言也应如此,力求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层次分明和条理清晰。注意其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不能颠三倒四、语无论次。

五、形象性

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觉,做到活泼、逼真、有趣和引人入胜。教师要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善于联系实际、善于恰当举例、善于运用贴切和有趣的比喻、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声为有声,生动地再现教材内容。

六、感染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善于运用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气氛,感化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目睹其景、感受其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应,受到深刻的教育。不能平平淡淡的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七、精炼性

课堂教学不同于闲谈,在一定教学目的要求下,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练精确。要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推敲斟酌,使之达到炉火纯青、符合逻辑、富于哲理、突出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能罗罗嗦嗦、面面俱到,学生听得絮烦厌倦。

八、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艺术的魅力和美学的涵养。“假若课堂语言既有相声语言的幽默生动,又有小说语言的形象感人,还有诗歌般的激昂慷慨,学生坐在教室里,陶醉于美的享受中,自然会兴趣盎然的获得知识,受到启迪与教育”。

九、通俗性

在初中英语课程中,教材内容以话题教学为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我们英语教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科的知识特点,采用通俗易懂、易于为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做是很容易的。英语本身是一种交际手段,所以语言表达口语化也很自然,口语不仅通俗易懂,灵动流畅,而且优美动听。它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合乎学生的表达习惯及听觉习惯。但是,口语本身也存在粗糙、罗嗦的毛病,使用时应进行加工提炼。同时,也应注意与科学术语的科学性结合,不能为通俗而失去它的科学性、完整性以及独有的特色。

十、趣味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个人意识倾向的一种表现,也是行为的有力动机。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彩、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寓知识传授、智能培养于趣味之中,创造一种寓庄于谐、情趣横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课上学的有趣、兴趣盎然,课后有所回味。实践证明,教学单调呆板、枯燥乏味的讲解,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厌烦,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的情趣,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语言趣味性要符合教学的内容,要自然、贴切、适度,不能矫揉造作、哗众取宠。

十一、审美性

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是通过声音传递给学生的听觉系统后,被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审美性,要像优美的音乐那样给人以美感。语言具有审美性,就是做到抑扬顿挫、清晰明快、和谐流畅,具有音乐般的旋律。要做到这一点,在语言形式上,必须注意句式的长短错落,搭配多样化。在表达上,要具有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教师的发音必须标准,有的教师不愿在口齿上下功夫,对自己浑浊的口音不以为然,上课如老和尚念经,让学生不知所云。相反,有的教师口齿清晰,声音明亮,张口如拨古筝,令学生悦耳倾心。

十二、机动性

机动性是教学语言的特点,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设计好的。但是上课时,教师决不能像背台词一样,按计划好的词句一成不变地讲下去。因为课前对学生的情况难免有掌握不够的地方,对教材的处理以及教学方法和选择难免有不当之处。因此,设计的讲授方案也就可能不尽完备。上课时,都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一边按计划讲授,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如果学生对所讲的内容领悟了,教师可按原来的计划讲下去;如果发现学生有迷惑不解的情况,教师就应及时地改变计划,或重复几句,或改变词句及叙述结构,或通过举例和比喻加以说明。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与学生的学一致起来,做到思维同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十三、适应性

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对教师授课时使用的语言要求和接受程度不同。英语教师授课时运用的语言,必须选择在学生现有语言接受能力的起点上,并要有利于学生语言的提高和语言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到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对于初中学生,应选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语言。

十四、主导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一个标志。富有主导性的教学语言,犹如教师留给学生的路标,具有提示作用,循此可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观察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无不带有主导性,总是能沟通师与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十五、直观性

直观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给学生以感性知识,从而起到直观的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引用教学格言,列举形象生动的范例。这样能起到直观的作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教学语言的职业性或角色性要求。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应地其教学语言也要文雅、纯洁,有分寸感、教育性和激励性,努力做到不说粗话、野话、脏话,更不能强词夺理、恶语伤人。例如,教学生“打”字,就要讲“不打人的打”,不要讲“打人的打”;教“迟”字,要教“不迟到的迟”,不说“迟到的迟”。虽然仅一字之差,却关系到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还是不坚持正面教育的问题。

十七、规范性

教师课堂的口头表述要简捷、准确、清楚,使学生感到老师说的不多,但句句有用、条条是理。教师切忌说话啰嗦、吐字不清、概念含混。过多的重复、无意义的题外话和日常谈话中的口头语都是不规范的,会使学生产生烦燥和困惑的心理感觉。当然,教师为了强调对重点内容、关键的知识点,而采用的必要的重复讲述,不在此例。

十八、逻辑性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是与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的方式有重要关系的。人们对某一事物进行逐步系统分析、层层逻辑推理,得到的结论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持久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口述语言必须注意逻辑性、哲理性、系统性,要有前因、有后果、有层次、有转折。俗话说“有板有眼”,就是这个道理。逻辑性的教学语言除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内容以外,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十九、和谐性

英语教师的口述语言与所授知识及学生的心理三者应和谐统一。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种不利因素;一是连续性因素,日复一日连续上课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二是偶然性因素,突发事件(环境、天气、心情、知识难点等)的刺激易使学习受到短时间的干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多变、适宜、和谐的教学语言,适时调解课堂气氛,有效地恢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教师的口述语言应在生动明了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同情况,兼顾声音的高低变化、句子的长短错落、节奏的紧凑舒缓,切忌千篇一律的催眠曲,也反对大雷轰鸣的语音。

二十、知识性

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生活语言,又区别于舞台语言,而是一种知识说明性语言。因此,教师就应当考虑语言的知识性。所谓知识性,就是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特点、表达方式和学科术语。课堂上教师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避免出现生活中的俗话、土语或舞台腔。作为教师不仅应当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应当用富于哲理的知识语言,激励学生对知识的挚着追求,对真理的不断探索,让学生享受到知识美和语言美。

二十一、情感性

师生情感相融的正向发展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口述语言应不断地在沟通着师生之间的心理。成功时的一句赞扬,能使学生进迸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困难时的一句激励,可使学生产生自强不息的信心。所以,教师的课堂口述语言要注意亲切性,富有情感性。

编辑:钟芳玉

审核:金小玲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