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议章头图课教学 明整体方向把握—— 记常州市自觉数学高端成长工作室活动

作者: 潘建明 发布时间: 2020-12-22 阅读:( 1679 )  

  2020年10月14日上午,常州市自觉数学高端成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在潘建明导师的带领下,相聚在清潭中学,参加了为时一天的研修活动。5fe19ec445886.png

        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清潭中学吴洋老师主持。5fe19ed3a750c.jpg

        第一节课由常州市正衡中学的陈小利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苏科版八年级 《实数》章头图课。5fe19ee7e6270.jpg5fe19ef3b8b6a.jpg

        陈小利老师的《第四章 章头图》这节课,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设计了三个有递进、有层次的板块推进章头图的教学。第一板块让学生主动经历操作探究的全过程,积累基本活动操作经验,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的属性。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探究意识。同时通过数学文化史的视频展示介绍数的发展与演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板块以章头图为载体,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启迪思维,在追问中让学生主动经历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同伴互动中逐步加深对无理数的理解,再次通过无理数的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形结合的学科关键能力。第三板块通过对实数的分解和组成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实数的概念,加深对实数章节的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经历感性材料、建立表象、抽象模型的过程。陈老师教态亲切随和,循循善诱,能主动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善于寻求新的模式和路径去提升评价和反馈的实效,善于渗透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分析、转化与化归,数学模型建构等思想方法,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性学习、思辨性学习等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把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到实处。(飞龙中学 盛小青)

        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小利老师在第一板块中精心设计的四个活动:剪拼正方形、逼近计算法、观看微视频、研究章头图。陈老师借助系列活动,带领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
        一、剪拼正方形,发现数不够用了
        上课伊始,陈老师给出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不难得出a2=2,接着陈老师提出问题串:a是什么数?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发现: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由此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估算 大小,渗透逼近思想
        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下,陈老师借助“Excel”表格,和学生一起用估算 的大小,最终得出结论: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从而水到渠成得出a是无理数这个结论。陈老师采用估算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了“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了数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观看微视频,了解数学史
         陈老师采用微视频的形式,以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 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希伯斯终于为宣传科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数学史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提高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素养。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对实数的有关概念( 例如无理数这个概念) 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这势必会对后面数学知识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了解有关数学史(微视频 的由来)我们就会发现, 由于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限制, 无理数自被发现之日起就迫封锁消息。这个案例体现了希伯斯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同时丰富了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体会了无理数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和认识世界的思想真谛。
        四、探究螺形图,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进入初中,数轴很好地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使得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研究代数问题,又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由于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需要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陈老师通过章头图——勾股定理螺旋图的展示、规律的揭示,让学生认识了无数个无理数。同时引导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出这类带根号的无理数,有正、有负……陈老师借助寻找大正方形边长a这一“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将无理数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过程,都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的亮点。(浦河实验学校 眭亚燕)

        在潘校的引领下,今天我们在清潭中学开始了一天的研修。上午第1节课,陈小利老师的《实数章头图》课,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我受益匪浅。
         一、沉稳的教学风格
         陈老师基本功扎实,钻研教材透彻,又能随机应变,课堂上指挥若定,进退有据。语言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启发学生思考,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
        二、关注教学内容整合,助力学生生成知识框架
        章节起始课起着统领整体内容的作用,要求教师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全解读后,站在更上位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让学生通过章节起始课的学习,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框架认识,形成整个单元的认知地图,帮助学生养成全局思维能力,明确本单元后续阶段学习的方向和研究的方法。本节课陈老师在进行无理数教学内容时,根据类比研究有理数的定义、表示、分类、运算,迁移到无理数的定义、表示、分类、运算。使学生自主形成研究无理数的知识框架和研究路径。
        三、关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陈老师先将学生小组合作,开展拼图游戏,把两个正方形进行剪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对学生提问,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边长是整数吗?分数吗?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观察学生的研究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引出无理数概念,学生从未接触到这种类型的数学,产生数学上的困惑,对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更加好奇,认知矛盾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恰当的视频展示“数学史上的危机”和数学史的链接,也能够增加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从开始的剪拼操作引入、到章头图的探究、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等,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验证”探究环环相扣,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意识。
        五、关注数学思想渗透,助力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有类比、逼近、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陈老师用启发式教学突破难点,在章头图的研究中,设置小问题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来进行探索,对无理数的研究借助Excel表格进行直观演示,体会逼近思想,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数感。
        陈老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公开课,传达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武进区雪堰初中 杨翠芹)5fe19f0d82e49.png

        第二节课由常州市新桥初级中学的裴玲燕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苏科版九年级内容 《弧长与扇形的面积》。5fe19f2059010.jpg5fe19f2a66295.jpg

        裴玲燕老师今天精彩展示了一节九年级新授课《弧长及扇形面积》,教学内容简单,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却不简单,非常耐人寻味。
        1.教学环节组织到位
         课堂从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到的情境引入,100m比赛和400m比赛的起点为什么不同?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各项跑步比赛的起点是老师规定的,就像按电源开关一样,从来不需要问为什么。裴老师却抓住这个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本课最重要的两个教学板块:探究弧长公式和探究扇形的面积公式,都从学生小学学习过的圆周长和圆面积这两个基础知识出发,弧长是圆周长的一部分,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一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怎么研究。它们的连接点是圆心角,圆心角的变化引起弧长和扇形的变化,所以裴老师将圆心角从已知到未知地进行研究,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地展开,符合学生认识新鲜事物的规律。每个板块研究得出结论后,都对公式中容易产生误解点进一步说明。课前引入的问题在新知结论得出后,学生自然能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解释,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裴老师在讲解时,注重二者的联系,两个公式放在同一个PPT中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到扇形面积的第二个公式。
        2.例题板书规范到位
        九年级的学生和老师面对中考压力,会将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解题训练,为了在有限时间接触更多的题型,有更多的时间深入思考,往往不注意书写表述。裴老师选择了一道综合性较强的例题,涉及切线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书写。初中几何教学中典型的符号语言结合本课核心要点,非常有必要给学生示范,裴老师很耐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析,然后板书,边板演边讲解,学生可以掌握的很扎实。课上老师每个行为语言都传递给学生示范信号,都不能随意马虎。
        3.思想方法总结到位

        一堂看似简单的几何公式推导运用的课,裴老师演绎出了数学学习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对于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不仅仅是从左到右的顺用或者从右到左的逆用两个角度去思考。而应该把公式看做一个整体,那就是方程,当方程中的未知数只有一个时,就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一元一次方程。数学中所有的公式都是方程,只要确定哪些变量是已知的,哪些变量是未知的,或者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都可以达到减少未知数的目的,最终方程中仅剩一个未知数,我们便可求解。裴老师还从函数的思想来分析这两个公式,因为这两个公式中都有三个变量,将三个变量中的其中一个变为常量,另两个之间就产生正比或反比关系,这在解释引入情境特别有说服力。在两个公式推导过程中应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类比思想,两个公式放一起得出扇形面积的第二个公式应用了对比思想,习题处理时多次应用到转化思想。长此以往地引导学生,学生面对数学便思路清晰、有法可依。(常州外国语学校 周琦)


        今天聆听了裴玲燕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感触颇深,受到很多启发,以下分享自己的几点心得与感悟:
        1.课前暖认知铺垫。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知识经验能帮助学生顺畅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弧长的定义、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本课在课前导入阶段带领学生回顾和复习了这些已学的相关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为今天学习弧长及面积公式搭好脚手架,那么课堂就不会是冰冷的美丽,而是思维碰撞、智慧温情的学习乐园,这种暖认知的铺垫,拉近师生距离,让学习在开始的地方就充满乐趣。
         2. 多元化学习方式。老师积极引导学生采用独学、对学、群学、延学、展学、创学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你能自己编写一道题目?”是典型的创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能让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否则他们将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变成听从老师的解题机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讨论”,有一个人的独学,也有同桌之间的对学,还有四人小组之间的群学,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应不同的学习方式,精准而有针对性。
        3. 细微处讲解到位。对于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中n的讲解到位,n为何没有单位呢?n指的并不是圆心角的度数,在弧长公式中,n指的是1度圆心角弧长的n倍,在扇形面积公式中,n指的是1度圆心角扇形面积的n倍,既然两个公式里的n表示的都是倍数,那么自然就不带单位,学生清楚了这点,在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时,自然就不会发生书写时还带上单位的错误了。
        4. 板书设计精致化。黑板左边是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推导过程,右侧是一道例题的完整书写,这样的板书设计是非常精美,花费一番心思的。这种板书设计的优点在于:学生一方面在板书上随时能看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框架有了整体认知,另一方面,教室在黑板上有规范的书写示范,对初三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后期在中考时在书写格式上减少失分。
        5.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从特殊到一般”、“函数思想”、“类比研究”都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学生要能熟练掌握与应用,教师在课堂上应经常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能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向于学生未来学习的数学精神。
        6. 例题选择逻辑清晰。本课在例题部分设计了三个练习,从易到难,铺设台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复杂烦乱的解题过程,通过拓展延伸与中考链接两个练习,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转化思想举一反三,能够会一题就通一类,避免痛苦的题海战术。
        裴老师的课亮点多多,我的收获满满。(新北区吕墅中学 郑金华)

        2020年10月14日,我们常州市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相聚在常州市清潭中学,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上午听了陈小利、张一青老师的章节起始课《实数》、《二次函数》,及裴玲燕老师的新授课《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并听了一些老师的点评;下午听了几位老师的报告,非常感谢几位老师的精心准备,让我一天收获满满。下面主要结合裴玲燕老师的课谈谈我的感受。
        一、板块教学清晰、明确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这节课是九年级的内容,裴老师把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板块,分别是:一、探究弧长公式;二、探究扇形面积公式;三、综合应用.这三个板块的设计,让学生清晰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知识目标非常明确,突出重难点,使整节课学习的任务清晰,可操作性强。
        二、整体化教学流畅
        裴老师在课堂教学站位比较高,教学设计注意学生知识的整体架构,在讲完弧长公式,并进行练习后,设计了两类问题:第一类,“根据公式,当弧长或扇形面积确定,若n确定,能否求R?若R确定,能否求n?怎样求?”学生“转化成方程”;第二类,“当n为常数时,弧长l随R的增大而      ,此时,l是R的     函数;当R为常数时,弧长l随n的增大而      ,此时,l是n的      函数。”这两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从公式、方程、函数的变形,学生不仅理解本节课的知识,也做到了知识的全面贯通,整体思想非常强,函数和方程思想使用得当。
        三、讲练结合块块清
        裴老师设计的每个板块后都有小练习,学生在学习后及时练习,既检测了学生对这一板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题目设计有梯度,让不同学生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题教学,教师先点拨,再引导学生说,并且在黑板上写了非常规范的板书,对新学生的书写格式做了很好的师范作用,尤其是对中等学生的解题,起到不小的帮助。略有不足的是,裴教师在让学生做小练习时,没有充分利用黑板,让学生去板演,借机发现学生的典型资源,利用反馈的时间,让学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导师点评对我的启发
        每次学习,最期待的是潘校的点评,潘校的点评非常令我震撼,既可以启发思维,又能促进我改进教学行为。今天潘校点评时提问辅助线“连接”与“连结”的使用方法?我曾经有过思考,但每次都没去查阅资料就放过了,惰性使然。最后潘校用了形象的图形,给出形象解释:在弧与弧、弧与线段上的两点连线应该用“连接”,而线段上的两点之间的连线用“连结”,听后我醍醐灌顶。潘校的治学是非常严谨的,在他的引领下,我的教学也要逐渐走(小河中学 李燕华)5fe19f3fc6a0f.jpg

        第三节课由新北实验中学的张一青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苏科版九年级 《二次函数》章头图课。5fe19f4e9c196.jpg5fe19f558a78d.jpg

        我今天有幸听到非常精彩的一节章节起始课,是由常州市新北区飞龙中学张一青老师执教的《二次函数》。我们苏教版的现行数学教材在每一章都有章头图,表述的内容多了,具有很强的激发力和感召力.利用章头图,上好章节起始课,建构每一章的框架图,能引领学生开启这一章新的求知之旅.我觉得张一青老师这节起始课给我很多启发:
        巧用类比,让知识生成有章可循。本课“任务一:写出下列各情境中的函数关系式”打开了学生类比学习的大门,从具体情境中感受函数来源于生活,许多实际生活问题可以用函数来解决,此情此景非常熟悉,引导学生回忆在八年级学习过的函数概念,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相关知识,挖掘已学过函数的相同点和差异,和任务一列出的函数作比较,这次又有了新的函数形式,再水到渠成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这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自己想出来的,会很有成就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
        适当留白,让思维碰撞有空间时间。本课“任务二:根据一次函数研究思路,大胆猜想一下二次函数的研究思路”。延续上述类比学习的方法,这里张老师的处理更加创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回忆原来研究函数的套路,研究了函数定义以后,将要研究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函数的应用等等。张老师让学生在空白的学案上大胆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不可以研究的,给孩子们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学生也确实想象力丰富,提出了很多值得商讨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环节足见张老师的教学功力,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总结方法,让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本课的最后总结,张老师提出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二次函数?我们要学二次函数的哪些内容?我们怎么去学二次函数?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那么这节章节起始课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二次函数的知识点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老师在教学每一部分知识时都要瞻前顾后,既要用已学的知识来探索新知识,又要为后继知识的学习作好孕伏。张老师的这节课以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教学的立足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与拓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奠基。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张老师的这节《二次函数》章节起始课,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单元教材所包括的内容、知识的内在联系,作好了后续学习准备。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主动获取知识。章建跃博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在面对一个新的数学研究对象时要有整体观,要先为学生构建研究的整体框架”。每节起始课的内容看似简单易懂,实则是之后所有知识的核心思想,有了起始课这一层的铺垫,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更得心应手。(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如玉)

        2020年10月14日,在潘建明导师的带领下我第三次参加了常州市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的活动,本学期开学至今的两次工作室活动都让我感受到老师们的满腔热情、坦然真诚,也让我对今后的每一次活动都充满期待。
今天上午紧凑的3节常规教学课风格各异、异彩纷呈,其中张一青老师执教的九年级二次函数章头图课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 、深刻剖析内容联系 不断提高教学素养
        虽然我还没有执教过九年级,仿佛就跟坐在下面的新九年级学生一样,上课前似乎还有一丝不安,也许这是我们面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本能反应,然而张一青老师站在讲台上时的自信大方、课前对学生的鼓励引导,让我不知不觉就放松下来,跟随她的脚步,从不同的情境中回顾旧知。这不经让我感叹,作为老师,一节课的引领者,在教学前需要做多么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做到如此从容镇定。张老师讲授的本节章头图课需要与之前学习的一次函数进行类比,从学习方法到数学思想渗透都需要对整个函数内容进行比较和重新整理,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时期、同种类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对新授的内容要进行框架的构建,不仅是对旧知的回顾,更要有对新知的展望,需要教师在课前深度剖析教材、抓住知识间最本质的联系与区别,要想学生有半桶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在这个方面,作为青年教师的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空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 、注重学习方法渗透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张老师首先通过类比的思想方法,建立起本节课的整体框架,即从一次函数的研究内容类比到二次函数的研究方向,框架教学简明清晰,类比思想贯穿始终。其次,在得出二次函数一般式的过程中,张老师运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二次函数一般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当然谈到函数图像时,还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图像性质虽然不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但是却是整章内容的教学重点,也为后面函数的实际运用做了铺垫,在章头图课的教授中张老师巧妙的运用特殊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特征,为今后的教学埋下伏笔,不断强化学生用数学结合思想来解题的能力。
        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对学生来说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和一种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张老师的展示课中,充分体现了思想、方法的逐步渗透以及对学生从回答问题的音量到解题思路分享的要求,这些看似细微之处让我再一次感叹张老师的教学功力深厚,相信尽管这只是学生众多课务中的一节,但一定会对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而这样的教学能力也一定是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教学中形成的,触动我对自己需要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从日常、细小处抓起,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在这个秋天第一次工作室活动中,我又一次收获了成长,非常感谢潘校能给我们大家创造这样氛围浓厚的学习机会,也希望自己可以在高手如云的大家庭中迅速成长。(东青实验 沈虹)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一群热爱的数学的老师在潘校的召集下齐聚美丽的清潭中学,进行为期一天的进修,内容精彩纷呈,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活泼和谐。我就张一青老师的《二次函数章头课》谈谈我的看法。
        当看到授课老师是张一青的时候,我就想,今天的课一定会让我收获很多,因为一青一贯是一个对自身要求特别高的人,凡事都很认真,更何况是如此一节公开课,自然不会失了她的水准。
        当看到授课内容是二次函数章头课的时候,我还是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这是潘校安排的呢?还是她自己选择的?这节课可不好上呀。章头课是在进行本章第一小节内容的教学之前,所实施的以启发学生思考、建构章节整体结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主要目的的课型,相比概念课、命题课、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等,章头课的提法较为新颖,是尚未广泛实施的专门课型。章头课的教学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掌握基本思想方法、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二次函数这一章节内容颇多,一节课短短45分钟,张老师将如何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呢?我带着满满的期待而来,载着十足的满意而归。
        张一青老师以类比的数学思想贯穿整节课,先进行概念类比,得出二次函数的概念;然后,进行结构类比,回顾一次函数的学习中,研究来一次函数的哪些知识清,迁移到二次函数中,让学生大胆猜测二次函数的研究思路,而学生也的确回答的非常好;再次,进行内容类比,从“观察式”到“分析数”再到“形验证”,初步对二次函数有来了解,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学习二次函数的方法与思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指出,学习任何学科,主要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依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章头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对“结构”的关注,张老师这节课做到了,学生对后期二次函数知识的具体学习有来清晰的结构。
        张一青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一再选择学生熟知的一次函数作类比,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由此获得了对二次函数概貌性、基础性的认识,可以说与章头课的设计理念相吻合。
        张一青老师每一板块的提法也让我耳目一新,“观察式”、“分析数”、“形验证”,这些细节都足见张老师备课动了心思,花了功夫;还有“以题想纲”、“以题带纲”,我都是第一次听,让我开了眼界。
        当然,在潘校“吹毛求疵”的点评下,这节课还有许多待注意的问题,但真的瑕不掩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希望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尝试章头课的教学,切实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努力!(中天实验 贡俊峰)

        课后,三位上课教师针对自己本节课的构思和想法做了说课。张卫老师和盛小青老师针对这三节课谈了自己的想法。

5fe19f6d0007d.jpg
        潘建明导师对以上三节课进行了精准点评。5fe19f7cf3987.jpg

        学习的时光总是感觉过得特别快。上午的活动虽然已告一段落,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相信老师们的学习与研究定将会踏上一个新征程。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