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创造五彩缤纷的数学生活

作者: 蒋守成 发布时间: 2019-10-06 阅读:( 6797 )  

编者按 常州市金坛区朝阳小学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母校。多年来,该校弘扬华罗庚“努力不计年,自强永不息”的伟大精神,继承了华老的“一条龙”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尤其在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数学思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期,我们对朝阳小学的“数学主题拓展教学”这一特色进行专题报道.

■蒋守成

  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朝阳小学提出了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主张,发展学生结构化、系统化的数学思维。所谓数学主题拓展教学,就是以主题为核心,通过超级链接,不断拓展未知域,增加见识面,构建新系统,形成新的见解,促进学生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思考,使理想课程逐步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主题,不断制造让孩子们去“想”的事件,使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智慧。例如:从一张白纸想起,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张白纸有多大、有多重、有多厚、周长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对一张白纸有了更加数学化的理解,为学生积累了最直接的数学经验。然后,以一张白纸为素材研究数学。
  依据主题拓展课堂的教学形式和目标达成的不同,我们进行了主题复习课、主题阅读课、主题方法指导课、主题探究活动课等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我们把日常生活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发了主题阅读课《不同的年月日》,以“不同”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中分层推进,逐步建构公历与农历的联系与区别,这样的教学不再零敲碎打、面面俱到,而是关注核心,提纲挈领,一通百通。

       主题拓展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从最接近学生的起点走向思维发展的远点。在基于对小学数学主题拓展教学内涵和价值的思考上,我们逐步形成了以苏教版教材知识体系为线索,基于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基于主题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融会贯通,凸显适合学生思考、合作实践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主题拓展课程。我们希望跳出以单纯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改良的范畴,通过主题拓展课程的实施,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提供新的视角,积累新的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构建主题拓展课程系统,为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主题拓展课程通过主题打通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打通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打通数学与生活的关联,这样教学不再局限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四大领域的森严壁垒,而是指向四大领域的交织与融通,旨在使数学教育走向跨界,走向融合,走向创造。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除了开设全员参与的主题拓展校本课程,我们还构建了可供孩子们实践的、自由选择的、传承华老数学精神的数学拓展课程体系。

  开设可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拓展课程

  李希贵校长说:“一个行业的成熟度决定于它的选择性。”数学主题拓展课程的“选择性”是让孩子们的喜欢得以实现,思维得到激发。“数学主题创新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内容为主题,在实践、探究中获得新体验、新见解的数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数学主题创新活动是一个学会实践、体验创新、感受价值、提升素养的过程。我们开发的“标准体重与合理饮食”“折纸中的角度”“数学眼光看雾霾”“关于胶带纸的数学思考”等主题创新活动系列,在《小学教学设计》《小学生数学报》《江苏教育》等报刊上陆续发表。此外,我们还开设了“名师讲坛”,给孩子们的主题拓展学习以最好的引领;“学生讲坛”,分享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体验和收获。数学选择性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充分选择和实践提供了机会,为满足多样性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平台。

  开设传承华罗庚精神的数学社团课程

  “华罗庚少年数学院”社团是华老执著追求、勇攀科学高峰精神的传承,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数学主题拓展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少年数学院”整合《小学生数学报》中“名师大讲坛”和“愉快教室”等栏目素材,通过“主题式”“菜单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满足数学爱好者成为“小小数学家”、成为数学小院士的愿望。

     展示学生数学梦想和数学才华的课程

 “数学文化节”是数学主题拓展课程建设成果的展台,是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实践,去参与、去思考、去评价、去分享的盛会。我们通过每年一届数学文化节的开展,不断营造数学主题拓展课程文化,例如:“数学游戏”,孩子们在这里“玩数学”;“节徽设计”,展现他们的个人创新和数学审美;“数学嘉年华”,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引领他们做“最想做”的事情。通过创设丰富的数学实践平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获取数学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的舞台。

   建设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主题拓展课程资源,构建没有固定圆心和半径的师生学习圈和生活圈。我们搭建了数学学习分享平台:数学主题拓展微信公众平台、数学主题拓展网络平台、数学主题拓展课程app;建设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场馆:建设数学主题图书室、数学主题实验室;开发丰富的主题内容资源:数学游戏52个,数学相声36个,数学主题实践系列,数学主题阅读,数学主题童话,主题微视频系列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进行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分享提供可能,也为不同年段和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主题拓展课程对日常课堂核心教学内容作了系统化融合和补充,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常规面貌,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课堂教学更为开放和自由,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的40分钟,课内外都成了学生研究和学习的场所,他们用课内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和证据,用数学眼光去发现和研究课堂之外的数学问题。课堂的组织形式更为丰富。主题练习课、主题复习课、主题错误研究课等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呈现,在日常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主题化展示,主题性辩论等学习方式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拓展意识和延展方法等主题拓展的教学理念得到了融合。

    英国数学家怀特海说:“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数学主题拓展课程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生活。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