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如水——王满英

作者: 王满英 发布时间: 2019-03-14 阅读:( 6767 )  

师德如水

 王满英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天上有水,是云;地上有水,是河;脚下有水,是泉。有海水、江水、湖水、溪水,这是上苍的造化。大地山川,需要水;花草树木,需要水;鸟兽鱼虫,需要水;人类生活,需要水;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源泉。然而,水虽常见,却不轻浮;水虽多见,却不空虚;水虽有用,却不骄傲;水虽重要,却不轻狂。如果我们深谙水的品质,就会从她平凡而伟大、丰富而深刻的内蕴中学习到许多的东西。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而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将水崇尚为“上善”?孔夫子对水崇尚为“上善”的原由做了更为深层的解说。孔子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正因为水有这么多美好的品德,所以孔子遇水必观。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水必观焉。”

水,下落成瀑,腾飞入云。滴水穿石,真水无香。水有一种精神,悲悯填谷,昂扬入云。它柔能曲折,至盈可飘逸,至刚成冰雪;水清澈自然,滋润万物,滴水藏海;月光如水,一泻千里。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清,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如水之强,如水之屈,如水之谦,如水之容,如水之圣。

深圳市罗湖区鲁毅区长2009年6月1日莅临罗湖外国语学校察看指导高考考场准备工作时,就提出了办精品教育必须要率先做到“师德如水”,强调教师要提升师德内涵,学习水的品格。不才为师二十七载,吾今再细细品味老子《道德经》之“上善若水”段,于我心有戚戚焉!深感鲁毅区长的号召高屋建瓴,为人当如水也,为人师者,须“师德如水”也。

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化的形势下,全人类都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开放的时代,“上善若水”的精神,应该有其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内涵,水有润物奉献精神,水有谦下美德,水有柔德胸怀,水有普惠情怀,水有利他品质。

一所学校要打造精品教育就必须要树立“师德如水”的观念,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一定要有所突破,要力争做到“师德如水”,丰富教师自身的师德内涵,学习水的品格。

水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有德也。为师者,德为先也。德隆望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校教育,智德并进德为首,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身体不好是次品,心理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有德无才会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有才方能成事,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有博爱精神,普惠情怀,教师的爱要像水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利,以柔德润物,于无声润心,悉心引导,精心育人,广泛施德,不求回报,育苍生而不争。这是为师之道,圣人之德!

水流几百丈山涧而不惧,且能随物赋形,有有谋也。为师者,即智兼备也。水性柔而能随物赋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学生各有特质,家庭出身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性格气质不同。要想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是需要一过曲折的教育过程的,作为教师,就要有智,有方法,这智主要是指教书育人之方略。教师教育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分析学情,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无定法,教必得法,道法自然;人人都是人才,但人人都不是全才,只要想方设法,人人都能成才。作为师者,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生命,有达人的大气,有智者的方略!

水安放不分高低不平,守法也。为师者,须尽职守法也。教师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身处任何位置,都必须要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化者,先教化自己也。克己复礼,文质彬彬,谦谦君子,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教育事业是一份神圣的大事业,但又是毫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业,没有政治家的显赫地位,没有军事家的叱咤风云,没有诗人的浪漫洒脱,地位虽卑微,事业虽平凡,但一定要按照主流社会的道德法纪来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高尚高贵高雅的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

水量见多少,不用削刮,正直也。为师者,须公平公正也。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有教无类,不分学生出身高低贵贱,只要学生需要,都要无私奉献和给予,以水的这种符合“道”的美德特性,去温暖化育孩子的心,发展机遇人人均等,人格尊严个个平等,做到无机心,无私心,无偏心,有本心,真心,正直之心,大道至简公正之心!

水无孔不入,明察也。为师者,须见微知著也。教师的教育无处不在,以水不见其形的特质,化育万物,作为教师要用水的柔德方法和情怀去润泽孩子的心田,教师要拥有真心、爱心、细心、耐心、热心五颗心,做到以心换心,以心唤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多送蜜,少送刺,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明察秋毫,用真诚和关爱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以期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教育境界。

水发源自西,滚滚东流,立志也。为师者,须立志励志也。水自强不息,子在川上曰:“斯者如逝夫,不舍昼夜。”时光似水,岁月如流,孔子观水,以水“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水是不断地流淌,具有“不舍昼夜”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生应有水的品性,应多一点韧性。惟有那些柔中带刚的人,才能克服更多的挫折和艰难。适时地调整自己,适应环境,适应他人,才能勇敢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世界,意志如水一样自强不息。作为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远大志向,不断学习,不断进取,自强不息,还要鼓励学生立志,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志存高远,立鸿鹄之志,激凌云壮志,奔腾归大海,永远向前方!

水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变化也。为师者,须洁净雅正也。水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取出取入,洗涤污淖,洁净万物。人之初,性本恶,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教师的天职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以水一样的情怀润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涤荡心灵,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向上、向善,向着正直主流方向发展,将幼苗育成参天大树,将沙金焠成足赤!

总之,教师,要将水的“上善”品格作为自身师德师风的示范标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师德如水”。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策略要从善如水,干群关系要和谐如水,教书育人要温润如水,德育工作要励志如水,面对潜能生要不离不弃如水。老子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老子二十节章》)。为师者亦当有“圣人”情怀,当有水的柔德胸怀,当有水的“几于道”的方略,要善于挖掘潜能生的多元潜质,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任何一个学生,将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这才是承袭水德之明,得大道之真谛。为人师者,面对鲜活的生命,所谓之朽木,心血所聚,或可成奇才;所谓顽石,真情所育,真诚所致,金石为开,或可化美玉;雕,而后成才;琢,然后成玉。

上善若水任之方圆,柔德润物滴水穿石。

为师者,润物无声,乐于奉献,敬业爱岗,尽职尽责也;至仁至爱,慈爱为怀,广泛施恩,不求回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普惠苍生而不争,臻于至善也;至柔至刚,温良谦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道法自然也。

师德如水也!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