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彰有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会并做讲座

作者: 李彰有 发布时间: 2023-07-22 阅读:( 1045 )  

共研思政一体化  共话成长大问题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为聚焦思政课整体效能提升,凝聚“大智慧”、培育“大师资”、形成“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形成“大合力”,积极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三进”工作,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为“大思政课”建设赋能,解读课标之问,解答教研之困,2023年7月11日至15日,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六届德育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在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共同举办,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600余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聚松山湖,共研思政一体化建设。江宁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彰有老师率工作室成员朱侗福、左德秀、戚昊苏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作了讲座。

 64bbd58d513a3.jpg64bbd59d606f9.jpg64bbd5acc7627.jpg

  

      7月12日,研修活动聚焦“高质量研究引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王国芳和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分别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与内在逻辑”“一体化思政课题研究的方向路径与关键”作主题报告,深刻探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策逻辑、课程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探索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进路。晚上的“‘思政课’如何大起来”论坛,下设“‘大思政’价值探析”“‘大思政’内涵重识”“‘大思政’资源开发”三个分论坛,分别由江苏省扬州市教研员王恒富、安徽省合肥市教研员侯新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教研员范竹发主持,数十位大中小学及职业院校的专职、兼职思政课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

     7月13日,研修活动聚焦“高品位教学实践”。河北省基础教育成果奖获得者张克新结合“一体化课堂建设的共性与过程体验闭环”主题,提出了高效课堂应有的六维品质与观点生成需把握教与学十四个关系。江苏太仓的小学教师张承智、湖南长沙的初中教师梁小莉、广东东莞的高中教师李俊辉和天津科技大学的张劲楠,围绕“与法同行”主题,分别以“培养规则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担当”为课题说课,既突出学段特点,又强调学段衔接与螺旋上升。胡莉英、侯新旺、刘石成及陈连珠四位专家分别从教学目标达成、精彩课堂预设、适切教学手段选择及整体教学进程把控与改进等角度作了深刻的点评。南京盲人学校郑荣权老师与长沙新城学校(针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专门学校)吴涯老师向与会代表分享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政课教学特色,使更多的人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政课教学样态。晚上的教研沙龙中,工作室主持人李彰有和海南省初中教研员朱小超、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李春会、深圳市青年教师肖梨,分别就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师发展路径优化、思政课教师成长关键问题、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支撑四个维度,交流认识、分享经验。工作室主持人李老师就思政课教师成长关键问题作了《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关键:抓好三个节点》的讲座,揭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路径,备受青年教师欢迎。

 64bbd5d30887b.jpg64bbd5dd67dd7.jpg64bbd5e76404f.jpg64bbd5ef4d1b3.jpg64bbd5f6827d5.jpg64bbd5febbaf3.jpg

  

 

7月14日,研修活动聚焦“高赋能成果表达”。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教研室教研员王庆军、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李宝玉,分别从“一体化视域下的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一体化思政研究成果提炼”主题,结合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案例,分享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以及课题研究成果提炼应该关注的维度,引领思政课教师重视科研、聚力科研,以研促教、以研促改。

三天的研修活动丰富充实,五场专家讲座高端引领,四节同课异构各具特色,十七个主题分享精彩纷呈,数十位大中小学、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专职、兼职思政课教师代表在论坛和沙龙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本次研修活动的研修目标高质量达成。

附:工作室优秀成员左德秀的学习感悟

共探思政一体化之路 共筑立德树人“同心圆”

——全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习感悟

南京宇通实验学校  左德秀

小学生的启蒙式思政课学习怎样更入心?初中生的体验式学习怎样更高效?高中生的常识性学习怎样更扎实?本科生的理论性学习怎样更深入?研究生的探究性学习怎样更开放?2023年7月11日至14日,一场“触动思想”“惊喜频现”“高度和深度兼具,理论与实践齐备”的活动——全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第六届德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在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活动邀请了诸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开展讲座、案例分享,对我而言,这既是理论学习的“加油站”,又是拓展视野的“观景台”,让我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及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思政课教师的责任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于指导我今后如何开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受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对于每一个思政教师提出了清晰的要求,要想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深入的理论学习与深刻的教学实践。本次的学习感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今后我需要做到:

一、更新观念 终身学习

思政课是一门让孩子拥有善良、智慧和勇气的学科,也是一门变化最快、涵盖范围最广、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学科,在这个思想如此丰富和多元化的时代里,思政课带给孩子的是对人性、对国家、对社会的思索和对日常生活作出正确道德判断的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必然需要有家国情怀,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不断学习,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才能跟上时代节奏,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添砖加瓦。本次研修,诸多大咖金句频出:“一体化不是趋同,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作为一种教学观,要一上着手,体上着眼,化上着心”“真实是思政人的底气”“理论一经掌握群众才能产生巨大力量”“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送达”······这些深入人心的话语不仅让我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平时的课堂活动如何才能打动学生心灵,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效益,专家的金句里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勇于探索 与时俱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教育从来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让花开出最美的花,让树长成最好的树,让每个孩子长成自己最美的样子是每个教育者应该有的追求。“教育不在于占用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整合了多少资源,素养是涵养的,不是讲解的”专家王庆军老师的话掷地有声。作为思政教师,我需要做的是做教育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研究者,寻找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最佳结合点,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能够深入研究小初高教材,准确把握每个学段的课标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研究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明确自己所教授阶段应该选用的最佳方式和最终培养目标,不断丰富自身学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潜在的优秀品质,利用好学科特点,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孩子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成人与成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立足实践 不断反思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是教师成长的至理名言。王庆军老师也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整理和记录,抓住智慧的灵光。可见立足实践,不断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十分重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经常反思,反思自己的失败之处,引以为戒,亡羊补牢;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汲取经验,努力前行;反思自己的教学疑难,反复推敲,化难为易;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把准学情,提高效益;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准问题,遵循规律。反思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捷径。面对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新形势,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立足实践,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提升育人水平。

四、团结协作 同向同心

  一个人可能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绝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教师,都需要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学生的互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教育教学也不是孤军奋战可以实现的,这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教研,从团队的角度,发挥教研的力量,以老带新,创造良好教科研氛围,创设良好文化环境,提高学校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从个人角度,积极学习,主动加强与其他教师和学生的研讨,合理利用平台,善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断努力!

每一次学习都是美好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一次培训学习都会助推成长。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研修结束意味着实践的开始,接下来我的教育教学将基于核心价值,通向学科素养,做准、做真、做细、做实,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育人标准,带领学生一起奔向生命新高度,打开生命新开局。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