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07:必修二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

作者: 佘福强 发布时间: 2022-01-17 阅读:( 1799 )  

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

1.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61e4c65ca4afa.png


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4.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61e4c67bd6f5b.jpg


5.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

1.概念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2.内涵

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3.原则

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

4.途径

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5.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61e4c698f24ca.jpg


6.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

61e4c6b0dbef2.jpg


三、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

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1.环境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效果。

2.经济效益

能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3.社会效益

可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四、生态农业

1.原理:(生态系统的观点) 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纳入协调统一的轨道。

2.方式: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副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3.目的: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南方山区立体农业(千烟洲立体农业);华北平原低洼地台塘农业(辛店洼: 鱼塘—台田模式);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

5.意义:(1)多种经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2)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有机肥料还田,保护土地资源;⒊节省矿物燃料,净化环境。

6.一般措施

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

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

③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

④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

⑤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五、农村修建沼气池有哪些好处?

1.可以解决家庭生活能源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2.可以实现秸杆还田,增加优质有机肥,发展绿色、优质农业。

3.有利于节省劳动力(砍柴)和资金(购买燃料)。

4.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

六、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61e4c6dc6e42b.png


2.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61e4c6fd35c1b.png


3.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的答题要点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结合具体考题可有所侧重或删减。

(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

(3)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

(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