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课下注释指瑕

作者: 刘宇杰 发布时间: 2021-01-11 阅读:( 6845 )  

《穿井得一人》课下注释指瑕

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中学  刘宇杰

5ffbf8878a4a9.jpg

内容提要:“闻”是常用的文言实词。如《愚公移山》中的:操蛇之神闻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闻寡人之耳者:《出师表》中的:不求闻达于诸侯。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125页课下注释⑦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笔者认为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对“闻”的翻译不准确。本文从语法和文意两个角度来阐述对“闻”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  《穿井得一人》  注释   指瑕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125页课下注释⑦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笔者认为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课下注释对“闻”的翻译不准确。

一、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海》中“闻”的义项为:

闻(wén )

听见。  如:耳~目见。《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知识见闻。《论语·季氏》:“友多~。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求天下奇~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达、传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于野。”《吕氏春秋·审应览·重言》:“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其国。”《汉书.武帝纪》:“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嗅。  《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其香,即与之化矣。”姓。明代有闻渊。(《辞海》2010年缩印本(第六版)》第1981页)

二、《古文字字典》中“闻”的义项如下:

 听见。《诗经小雅何人斯》:“我~其声,不见其身。”听说。《商君书·更法》:“臣~之。”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韩非子·五蠹》:“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名,著称。《隋书李士谦传》:“事母以孝~。”见闻;知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强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431页)

三、从语法角度讲,“闻之于宋君”一句中的”闻”是动词,其后的宾语是“之”,如果按照课下注释翻译为:使听到,那就是“使之听到”。那么,“之”应该如何翻译呢?笔者认为“之”应该是代词,代指“穿井得一人”这个传闻。因为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动,所以无法解释为使动用法。按照课本上的说法,如果把 “闻之于宋君”翻译为“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那么“闻”是使动用法,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闻”的后面要带双宾语“之”和“宋君”,难办的是“宋君”前有介词“于”字,所以“宋君”是介词“于”的宾语,在句中是介词结构作状语,不是“闻”的宾语。由此看来,翻译不通。“闻”不是使动用法。所以根据“闻”的义项,“闻”应该译为:达、传报、报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的语文老师认为“于”应该翻译为:被,这是一个被动句,持这种观点的语文老师认为这句话应该翻译为:被宋君听到这个传闻了。

我们先来看看“于”的义项: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和对象,可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诗经·大雅·旱麓》:“鱼跃~渊。”《尚书·盘庚上》:“盘庚迁~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求救~术。”《尚书·泰誓下》:“结怨~民”介词。表示比较。《尚书·胤征》:“烈~猛火。”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诗经·大雅·崧高》:“闻~四国。”动词词头。《诗经周南葛覃》:“黄鸟~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500页)

笔者认为本句中“于”译为“被”不恰当,应为被动句句式应该是“受动主语+动词+于+施动者”,例如: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此句中的“于”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而“闻之于宋君”中“之”指代“穿井得一人”这个传闻,却是作宾语。那么受动主语是什么呢?这也解释不通。所以我认为“于”应该译为:于:介词。向、对。

从句式上看,《愚公移山》中的“告之于帝”与“闻之于宋君”句式相同,“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的倒装,译为:(操蛇之神)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同样,“闻之于宋君”是“于宋君闻之”的倒装,应该译为:(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四、从课文内容讲,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丁氏说到闻而传之者再到国人道之,这是以讹传讹的过程,把得一人之使传成了得一人于井中,宋君听到这个传闻,当然是有人向他报告。因为得一人于井中那就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件。所以才有后文宋君问之于丁氏。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宋君是一国之君,他获得消息的途径主要是臣子报告。如上文说的,《愚公移山》中:操蛇之神闻之,告知于帝。还有,《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请见。我们可以看出,帝王获得消息的途径主要是臣下的报告。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125页课下注释⑦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这里的“使听到”翻译不准确,笔者认为“闻”应该译为:达、传报、报告。

再有,课下注释中缺少主语,笔者认为,这也是不准确的,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信”和“达”,信是指译文要做到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穿井得一人》的这条课下注释的翻译不完整。笔者认为应该翻译为:(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总之,文言文的实词翻译的准确性在文言文学习中很重要,能否正确翻译文言文实词,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句义、文意的理解与否。翻译实词,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古汉语语法。二是课文内容。翻译文言文句子是还要注意到“信”、“达”、“雅”的要求。

作者:刘宇杰

单位:内蒙古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中学

电话:13848051748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