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以产出为导向”的361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第二届年会发言)

作者: 路秀敏 发布时间: 2019-10-10 阅读:( 6499 )  

    5d9e9fe986114.JPG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天津武清路秀敏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很高兴有机会站在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年会的平台上,就我们工作室所创建的“以产出为导向”的361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家交流共享。

     前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国势之强由于人”,这是平“语”近人中,总书记关于人才论述时的经典用语,从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国家把人才提到了一个很高的站位,而且求贤若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大批高素质优秀教师人才的涌现,以培育更多高素养的国之栋梁,效力于国家的持续长远发展。

   但承担着培养优秀教师使命的工作室、工作坊,因缺少成熟的经验方法可借鉴,在人才培养上出现盲目、随机、散乱、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路秀敏工作室在经过对国内外教师人才培养成功案例的深入研究后,创建出《工作室“以产出为导向”的361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在经过反复实践、修正、完善之后,成效显著,提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

二、模式解读

     我们研究的是一种专门适用于工作室或工作坊进行教师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要通过环环相扣的六个步骤,来完成三个共同体的建设,而且整个教师人才的培养过程还要接受动态跟踪评价,以确保一切培养行动,全部作用于优秀教师人才的产出。该模式的理论支撑主要有三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果维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三、具体操作

   结合路秀敏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培养工作,我将对该模式的理念、做法和成效进行详细阐述。首先要跟大家说说我们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情况。

1、广泛发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人才培养,先得解决有的可培养的问题。我们采用的方式就是“普遍撒网,重点培养”,多渠道网罗后,凝聚吸收到工作室中,进行重点扶植精英培养。其中人才库检索,实名举荐,下校遍访,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汇聚上来的候选教师,还要经过资质审核、笔试、面试三重把关,以确保最终被遴选进入工作室进行培养的教师,是人品佳、能力强、有特长、善创新、有激情、特执著,年富力强又不甘平庸的可塑之才。

 2、有效驱动

    为经验型教师注入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促其成为有理想、肯担当、矢志有为的优秀教师,是随后要做的重中之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做事的驱动力源于生存发展的真实内需,在基本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后,精神层面的高阶需求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就会处于渴求状态。“需要就是硬道理”,工作室把创造条件全力达成教师们的发展需求,作为驱动教师持续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优秀教师往往曲高和寡,工作室就为他们聚集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共进。优秀教师需要全方位提高综合素养,工作室就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引领他们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优秀教师需要内化所学知行合一,工作室就要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历练华丽转身。

     这个环节我们主要做两件事:相融和共建。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一起开启破冰之旅,共同筑梦、逐梦、圆梦。并根据自身特长,进行角色定位和内部分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融共生。而且一起制定未来发展奋斗目标,共同研究实施计划和方案,共同规划日常管理办法,开展别出心裁的 团队文化建设和联谊活动。在经历共情、共融、共研、共建之后,工作室有了凝聚力、向心力,变成了成员教师的精神家园和奋斗乐土,归属感和使命感有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建立起来了。

   再来谈谈我们的成长共同体

3、专业引领

     工作室教师虽然自身素质较高,但距成为人才教师的要求还是相差很远,亟待深化学习,完备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只有促其从经验型教师转型为 “学习型教师”才能让他们在时机成熟时厚积薄发。

    工作室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来开展人才教师的专业引领,而且特别强调“学有痕迹、学有反思、学有成果、学有评价。”我们开通了手机终端APP,进行线上泛在学习。比如英语流利说,提升学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薄荷阅读,提升英语原著阅读能力,知识派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百词斩拓展英语学习的词汇量。我们还经常光顾中国大学MOOC学习网站,学习微课制作、翻转课堂、音频、视频、动画的编辑制作,借助“句酷批改网”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借助蓝思阅读系统进行英语拓展阅读,以全面提高学科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水平。线下,我们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多领域广泛涉猎,以提升英语的理论素养、专业素养,教学素养,育人素养、教科研素养和信息素养。

  “纸上学得终觉浅”我们还“走出去,请进来”,遍访全国各地名校、名师,也亲临会场,感受业界知名专家学者,龚亚夫教授、鲁子问教授、文秋芳教授、王蔷教授、程晓堂教授、徐安德教授等的深邃思想和学术修为。

    读书学习深厚了底蕴,以能者为师,开阔了视野,与智者为伍,丰富了内涵,见贤思齐,放大了格局,专业引领后,教师们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持续发展有了坚定的基石,也蓄养了足够的底气。

4、千锤百炼

    如何把所学、所悟、所获 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呢?我们的做法是把“学习型”教师再培养成“研究型教师”,让他们深入到实践中,去研究、去调整、去完善、去升华,历经千锤百炼,最终淬炼成锋。工作室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就是“压担子,要成果”,责成工作室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兑现“五个一”工程,做好一节展示课,组织研究一个校本课题,写一篇获奖论文,获得一个大赛一等奖,凝练一个名师名法,而且严把质量关,要创新、要实效、要成果。用这种方式敦促教师把研究方向聚焦于课堂教学主阵地,细心发现问题、潜心研究问题、耐心寻求破解之道,苦心改良教学方法,以期妥善解决问题,实现高效教学。“做得好更要写得好”,提炼成功经验,升华成可推广普及的模式方法。

    经历了专业引领和充分历练之后,工作室已经是一个“成长共同体”,“比、学、赶、帮、超”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常态,他们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教师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感和殷实的获得感,蓄势待发。

随后我们在来谈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

5、多元展示

  多元展示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需求。在这个阶段工作室致力于把“研究型”教师打造成一个善于创意和演绎的“精英型教师”,培养他们能在各种平台,以各种方式,从多个维度,向更多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与更多人产生共鸣,给更多人以有益的启示,辐射带动更多人共谋发展,实现优秀教师榜样典范的价值。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搭台子、吹号子、抬轿子”, 在校级、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平台上,我们申请参评、报 名参赛,敢与高手对决,从不看轻自己,不论成败,只为绽放自我。我们的座右铭是“只要肯努力,只要敢挑战,机会是你的,平台是你的,一切都是你的”。精英型教师在多元展示中得到了应有的肯定和嘉奖,收获了自豪和尊严,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自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6、全面推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更需要智慧,我们对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就此终止,因为我们希望教师人才能持续发力,辐射更大,影响更广,造福更多,我们要继续把“精英型教师”再打造成“专家型教师”,因为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理念的支撑,经验的佐证,模式的推介。

     到了这个阶段,工作室就要加大对教师们优秀成果的宣传力度,把他们的先进理念、成功的方法推广普及,让更多人认可和受益。我们工作室最常借助的是工作室窗口网站、专用公众号、各种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甚至电视台等媒介的力量,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展演和剖析,扩大影响,成为专家,让教师们的幸福感爆棚。

7、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是工作室教师成长发展的又一个核心驱动力。定性评价方式是多元的,涉及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校长评价、同伴评价、工作室评价,时时动态更新。定量评价则聚焦教师人才的成长过程和阶段性成果,以量化加分的方式直观呈现该教师的成长发展曲线,而且被制作成动态图表,在工作室内供所有人观摩学习。

   经过广泛发掘、有效驱动、专业引领、千锤百炼、多元展示、全面推广6个步骤之后,工作室教师已经完成了命运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的建设,由最初的经验型教师逐步蜕变成学习教师、研究型教师、精英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一个教师人才应有的底蕴、素养、水平都已具备,而且归属感、使命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日益强烈,到此一个优秀教师人才已经成功产出。

   结束语:工作室“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虽有一定成效,但因研究者自身的局限性,不乏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是对“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希望能抛砖引玉,启发更多有识之士,对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始终在路上!感谢大家聆听!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