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蒋守成编写的一套新书《走进“你知道吗?”》就是对教科书中1-6年级“你知道吗?”栏目内容的整合加工。本套数共6册,将“你知道吗?”栏目划分为三大模块:“秘密大放送”、“阅读十分钟”、“美妙数学园”。“秘密大放送”是对这一栏目进行“大起底”,揭开学生不知道的数学秘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阅读十分钟”是对这一栏目的“解压缩”,解读你不知道的数学故事,也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美妙数学园”是对这一栏目的“再创造”,领略你不知道的数学滋味,这一板块可以说是数学美的几种体现,是能够让学生真正肉眼实在地领悟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的地方。
蒋守成的新书《走进“你知道吗?”》是对“你知道吗?”栏目的一种成功的整理方式,当然作者在整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又用“你知道吗?”栏目将其串联起来。教材在编排“你知道吗?”栏目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将这一栏目看做一个整体,整体规划、优化配置每一个“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对教材编写的意图与特点有了更深的体悟,将蒋守成老师的观点与我的理解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整体编排,科学规划
“你知道吗?”栏目在编排时要考虑《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求,这是方向目标实现的问题;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你知道吗?”栏目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具体数学知识点与该栏目知识间的相关性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学数学教科书一直坚持以算术为中心的“核心学科型”结构,所谓“核心学科型”结构指的是以算术作为小学数学内容的主体,在算术教学发展的某些阶段,分别插进其它各部分内容的教学,由此5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但是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和《课标(2011年版)》的出台,美国著名的小学数学教育研宄独立学者马立平表示,中国的小学数学传统的“核心学科型”结构在逐渐向条目并列型结构转化。作为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编写的数学教科书中,其内容的编排也必然显现的是条目并列型结构,这样会进一步凸显教科书内容之间碎片化、不连贯、不稳定的特征。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一个子栏目,“你知道吗?”栏目的编写要和数学知识相结合,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然会更容易呈现碎片化的特征,因而“你知道吗?”栏目的编排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为此教科书在编排过程中,既要加强“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与数学知识间的切合度,又要对“你知道吗?”栏目进行统一的安排,防止该栏目内容的碎片化。
2.关注来源,链接未来
数学教科书由于篇幅版面的设置,对于有些“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尽量压缩,导致“你知道吗?”栏目里面有些内容不够详尽、深入,常常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另外,教科书中许多“你知道吗?”栏目的内容难易程度已定,缺乏一定的弹性,无法满足各种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现代化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面对这样的发展潮流,教科书也要紧随时代潮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最新的相关知识,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现代数学教育一直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建构过程,因而比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你知道吗?”栏目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拓展知识的平台,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提供机会,以实现人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所以笔者认为教科书在编写“你知道吗?”的过程中,栏目的末尾要设有“链接活动”。一方面可以链接学生对所呈现内容的反思;另一方面可以链接学生进一步査询和交流相关数学知识的平台,比如相关网址、书籍等;还可以链接相关知识的来源,如著作及其作者的基本信息,以便进一步增长学生的见识以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准备。
3.丰富多样、生动活泼
依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的理论,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涵盖三个重要的智力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既有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又是具体运算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形式运算的开始。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在小学低学段,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更容易理解直观、抽象、浅显的东西。因此,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依据这一阶段的特点,尽量多编排直观的浅显的图片来展现相关的数学内容。“你知道吗?”栏目在编排时不仅要体现教科书的编写风格,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呈现方式尽量生动活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