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进文化剖析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教学中最难培养的学习技巧,而现实中各种学习的融会贯通,又是经常并偶然性发生的。工业时代的人才标准和对人才的需要,为教育的人才发展打上工业的烙印。因此教育的标准化、可流程化,都是为了满足教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体学的需求。
而未来,社会和科技都将会指数级地增长发展,原有的教育模式顶多只能满足数量需求,如若教育的人才质量跟不上,未来社会将被“人才空穴”所限制。
人类大脑左右脑半球的结构,让人类天然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词汇性、分析性和连续性思维;另一种是形象型、感知型和刺激型思维。这两种思维模式对逻辑思考技巧、推理深层含义和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前一种思维是用来解决过程性、逻辑性和流程性的细节问题;后一种思维是用以观照整体。我们需要改进的,就是要注重由第一种思维转换到第二种思维的培养。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努力帮助学习者去发现自己的认知视角和思考维度,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方向体验,用开放的语言体系,理解和感知自身存在的特殊维度,并在这个维度里,逐渐生成一套自我认知体系,感知感触另外一个世界。我们的学习,就是在解决多个感觉认知的问题,将感知技巧结合到解决问题中,并引发思维模式的转换,学习的初级认知也就发生了。
在传统课堂里,我们始终在训练一种记忆能力,解决知识的碳基肉身存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这样的存储载体正在被硅基存储所取代;我们所处的后喻时代,海量信息让碳基肉身的体内存储严重过载。于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核心素养,应该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刚性需要。以手机为例:诺基亚、摩托罗拉基因里写入的是功能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手机终端个性化应用的发展,功能机已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场景应用的需要,智能手机则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宠。我们的手机里,再也看不见曾经的品牌,不是它们不够好,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需求变了,他们的时代已经逝去。同样,在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时代转化的过程中,在智能时代里,我们已清晰窥见,个性化时代已到来。
这些年来,教育领域一直有一种声音: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这句话其实在继续重复一个错误的信号,以学生为中心似乎就是终极。但其实以尊重学生个体,以学生的真实成长需要为中心,才是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2008年特斯拉第一批车下线交付,这样一个连年亏损,产能又严重不足的新车品牌,用了不到10年时间,在2017年打败了百年汽车老品牌——通用汽车,在市值上超越通用福特。特斯拉不是一款普通汽车,也不是如大家所理解的仅仅是一款电动车,而是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车。特斯拉对未来车辆有着不同理解,对汽车进行了全新的定义,自身因此也卓尔不凡。这就是重新定义一个产品之后所带来的巨大力量,而这样的力量,一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们需要对未来教育重新定义,对未来学校重新定义,对未来学习者重新定义:以创造为课程目标导引,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上,其内涵有着极强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学习者构筑清晰强大的模型设计思维,让问题的解决更有创造性,更加注重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习者思维模型。
如今的教育离不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是教育的常态形式。教育无国界,但教育中的学习、创作、分享、指导、交流应定位于中国传统文化,辅以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拒绝机械模仿,把学习变成游戏和社交活动,崇尚自由追求好玩。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首先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进管理机制入手,来塑造学习模型。
二、前三年(2012年下期-2015年上期):建章立制,对症下药,直面软肋短板
2011年前 ,成华小学先后合并了区内三所不同类型学校,致使学业质量数据与示范校平均分差距拉大,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上级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理性思考与认真分析,我们认识到:学业质量就是指学生通过课程或学科学习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包括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学了多少、学得好不好(即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量和质的变化)。我校德育和教学共同着力,通过德育活动规范学生言行,培养良好习惯,促进质量提升,进而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
全面发展。而一所学校的学业质量与教学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水平、团队研修水平、学生学习习惯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改进管理机制。
(一)平衡“循”和“变”,探索教学改进管理新机制
平衡“循”和“变”是指不根本否定原有管理框架和组织结构,但围绕“教学改进”这个重心,在管理层面求“变”,打破教导处主负责的单一扁平的管理模式,构建立体化管理网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学业质量保障机制,推进教学管理变革。
1.明确部门联动职能
组建以校长为组长、两校区执行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教学改进管理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直接负责研究、规划、实施。
一是“一把手”挂帅。学校校长、校区执行校长及部门负责人都是不同层级的“一把手”,共同参与到学校教学改进机制建设的领导工作中,这样大家的思想一致、行动协同。
二是“研究力”导航。教导处与科研处作为中坚力量,联手策划、组织、实施、监控、总结、反馈、评价,形成了狠抓教学改进工作的新常态。信息中心和德育处为左右翼,利用新技术和大数据为课堂教学和质量诊断服务,有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良好习惯培养。
三是“行动团”落实。学校将质量管理权限和责任下放,由年级组统筹组织年级老师开展班科联席会、家校共育、质量研讨等。两个层级的教研组享有专业话语权,负责学科统领,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及行为。一是语、数、科任三个教研大组侧重学术常态的中观研究,二是学科教研组之下的年级备课组主要负责规范常态的微观研究。学校每年的常态研究直指学业质量,且每年不少于40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其中,教研大组组织的活动在10次左右,备课组组织的活动则达30次以上。两个层级组的活动,将学生学习现状、教学中的真问题、家校协同管理、教师科研意识与方法等有机融合,形成教科研一体化,逐步形成“现象呈现——问题反思——策略研究——行动改变”的教研文化。
四是“小专题”助阵。小专题研究具有切入小、落点准、合力聚、探究深等特点,因此,我们以项目管理方式,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小专题研究中。其中有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小专题研究,也有跨年级、跨学科的小专题研究(如戏剧课程、绘本课程和德育课程等)。
2.完善常规保障制度
围绕教学改进,新修订了《成华小学教学常规》《成华小学教研组“三轮流”团队建设与考评制度》《成华小学尚美学堂评价表》;制定了《成华小学课堂教学“五法”》《成华小学观课“五要”》《成华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制度》《成华小学行政观课会诊制度》《成华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成华小学行政巡课制度》《成华小学候课制度》《成华小学学业质量预警制度》《成华小学全科观课制度》《成华小学班级任课教师调配制度》等。
制度类型
名称
教学
管理
9条
《成华小学教学常规》
《成华小学尚美学堂评价表》
《成华小学学业质量分析制度》
《成华小学行政听课会诊制度》
《成华小学行政巡课制度》
《成华小学候课制度》
《成华小学学业质量预警制度》
《成华小学全科听课制度》
《成华小学班级任课教师调配制度》
专业
发展
7条
《成华小学驱动非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
《成华小学尚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
《成华小学尚美明师评选方案》
《成华小学教师“一人一标”学业质量考核管理制度》
《成华小学一年级教师培训课程》
《成华小学新进教师成长课程》
《成华小学毕业班教师培训课程》
团队
研修
4条
《成华小学课堂教学“五法”》
《成华小学观课“五要”》
《成华小学教研组“三轮流”团队建设与考评制度》
《成华小学毕业班后期工作管理制度》
学习
习惯
4条
《成华小学学生尚美发展评价三级指标》
《成华小学课堂常规训练课程》
《成华小学班级晨读自主管理制度》
《成华小学班级候课自主管理制度》
(二)统一“形”和“神”,探索专业提升新机制
课程架构是一所学校的“形”,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神”。只有当全体教师都建立起共同的发展愿景,教育理念才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必将“形神兼备”。为构建成华小学教师专业提升新模式,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与实践:
1.构建发展愿景,规划“尚美课程”基本框架
在“美浸生活,美润人生”办学理念指引下,我们紧紧围绕“尚美教育”这个核心,用“尚美核心素养”统整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探索并形成初具特色的“尚美整合课程”基本框架。具体是在“尚美意识”“尚美能力”“尚美行动”核心素养的统领下,构建起“尚美基础课程”“尚美主题课程”“尚美空间课程”三类课程系统。
2.立足课堂改进,形成“尚美学堂”品质标准
在“基于尚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研究”中,学校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价值观、过程观和评价观,全面促进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尚美学堂评价表》——明确行为标准
为落实“服务学习者”的新主张,学校制定出《尚美学堂评价表》,从“学生学习”“学习指导”“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观察,将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交互性置于学生学习指导维度中。其中,权重占60%的“学生学习”维度,我们特别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学生深层次思维情况等,意在引领老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支持者。
(2)参与“试卷命制”——优化行为模式
2014年上期,学校开始实施“教师试卷命制工作”,旨在通过参与试卷命制,改变老师“教教材”的不当做法,“树立课程意识”“用教材教”,丰富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真实学习服务。
(3)探索学科课型研究——拓展行为路径
我们在语文学科全面开设“儿童阶梯阅读”课程、“经典诵读”课程、“群文阅读”课程、“海量阅读”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丰富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同时,特别关注学生的知能训练、思辨能力发展等,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4)探索学生发展评价——反馈行为效果
学校的教学改进直指“聚焦尚美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尚美成长”,倡导“兴趣、习惯比知识更重要,自信比能力更关键”,因此,2015年 3月我们初步拟订了《成华小学学生尚美发展评价三级指标》,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尚美发展。
(三)协调“基础”与“特色”,探索团队研修新机制
教师是决定学校学业质量“品高、质优”的关键。为让老师们在职业过程中不断改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不断促进专业成长,我们实施团队研修新机制。
1.导航价值认同,明确发展目标
在整合学校发展愿景与教师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明确教师发展的基本内涵,将教师发展目标定位为:有责任、有智慧,对爱和美有追求。
2.积淀基本素养,提升研修水平
(1)主题研读项目,行在路上
一是通过佐藤学先生的《学习是相遇与对话》一书的研读活动,老师们明白:“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科书的处理,在于实现课堂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不能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去教未来的公民,不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已不适应或不合格时才进行培训,而是我们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需要专业成长。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过有创意的教育生活,以研究的姿态行走,并留下行走的痕迹。
二是开展“驱动非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引导老师们在课堂上做到“眼中有学生”,尤其是关注游离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学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终形成了分学科、分年级的可供操作的研究成果。
三是通过对《教师工作手册》的实例举证,进一步引导教师对教学活动“思与行”的一致性开展反思,切实转变教学行为。
近来,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看电影·悟教育·说学生”“读专著·习方法·研学生”“研专题·找策略·共成长”“建空间·析素养·凝共识”系列研读活动,老师们的理念和行为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2)“未来学校”研究,面向未来
2014年,学校加入成都市“未来学校”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尚美学堂”的建设中,实现了市级改革项目的校本化实施。我们在全校组建了一支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40余名教师参与的研究团队,实施了“重构新空间,服务学习者”研究,投放了“孵化中心破坚冰,普通教室求发展”策略,达成“凸显学生主体性,培育学生现代性”的研究目标。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空间。我们牢记“基于技术、超越技术”的初衷,实现了学生在“未来学校”的尚美发展。学校作为国内基础教育唯一代表在成都市政府主办的“亚洲教育论坛”作了“未来学校”改革实践探索的经验交流,受到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来宾的好评;同时,“未来学校”项目组参研老师们的10余节研究课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3)专业自主发展,超越自我
我们梳理了《成华小学尚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从专业水平、审美发展、专业知能、理想观念四个维度,帮助学校四类教师(基础型、经验型、研究型、专家型)明确自己的专业自主发展方向。经全校教师讨论,形成了《成华小学尚美明师评选方案》《成华小学教师“一人一标”学业质量考核管理制度》,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到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再到注重学法研究和指导,鼓励教师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课堂,实现自我超越。
3.创新实践研究,提升研修品质
学校推行“上课五法”(目标确立、活动实施、适时调整、评价反馈、总结拓展)和“观课五要”(观、听、思、测、获),以常态课例为载体,聚焦尚美学堂评价,关注日常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成华小学“尚美学堂”观课流程图
上课“五法” 评价指标 观课“五要”
观
4.共享校本经验,丰富研修课程
目前,学校将老师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智慧成果进行梳理,纳入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课程,如《一年级教师培训课程》《新进教师成长课程》《毕业班教师培训课程》《课堂常规训练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团队研修课程,实现了经验共享。
(四)主张“规则”与“自由”,探索习惯培养新机制
我们认为,学生的思想可以是“自由”的,但行为应该是“规范”的。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以德育处牵头,开发出学校的德育系列课程。“寻找专注小精灵”,选取做得好的班级拍照,做成PPT,通过校园电视台在全校播放学习;“争做倾听小精灵”将课堂倾听习惯编成儿歌进行诵读,全校学生课堂专注度和倾听习惯明显进步。我们还陆续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习惯课程,如:表达习惯、书写习惯、读书习惯等,以不断完善已有的课程体系,为教学改进提供保障。
三年努力直指学业质量的绿色增长,与区内示范校的差距不断缩小,学业质量正向着“品高、质优”的方向发展。
三、后三年(2015年-2018年):体系构建,乘势而上,挺进示范前列
我们把前后两个三年的工作进行对比分析:
指导思想
基本思路
主要工作
投放措施
预期成效
前三年
着眼分数
见子打子
机制建设
有针对性
扭转颓势
后三年
着眼长远
日趋理性
体系构建
针对性强
进军前列
基于实际,后三年我们侧重在学生学业水平和学生学习动机等方面(包括学业成绩的标准达成度、学业成绩均衡度、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和对学习的认同度等)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举措一:加强反思,统一认识
通过各种会议宣传,通过研究、讨论,统一五个认识:
1. 原则是助推: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助推学生持续发展,与学生一起成长。
2. 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顺学而教。
3. 方法是点燃: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强烈内需,使其潜能得到激发。
4. 策略是关键:不同班级、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老师都要有各自好用、实用的指导策略。
5. 研究是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用科研的思想、思维、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为学生的真实成长倾力付出。
(二)举措二:顶层设计,确定方向
1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课程为载体、以习得为重点、以促进学业发展为目标,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包括学科成绩发展、学习能力发展和学习心理品质发展,实现学业质量绿色增长。
2理念转变
(1)由“关注分”转向“关注人”
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不可回避考试和分数。但我们更首先关注的是“人”,在关注“人”的同时,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变化。
(2)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好老师能成就优秀的学生,好老师更应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基础、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目标追求,让“教”真正服务于“学”,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3)由“规范”转向“个性”
我们认为尚美校园生态需要更丰富、更真实,需要由“规范”的整齐划一转向具有多样化、差异性的闪亮“个体”,促进学生实现与自我、与他人、与团队的和谐、协调、尚美发展。
(4)由“他育”转向“自育”
我们要培养、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建标、自我约束、自我矫正、自我评价、自我管理等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走向行为自觉。
我们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有如下对比:
平庸的学习者
卓越的学习者
等候(老师)指导
主动学习
坐在里面:坐在教室里面
乐在里面:乐在学习当中
以及格、通过为目标
以成长改变为目标
重视分数
重视本事
努力是因为外在的压力
努力是因为内在的动力
在课堂上找乐趣、掌声
在课堂上找意义、挑战
在考卷作业中找寻答案、核对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
把知识技能学得很精熟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学
学到气度、视野、洞见、修为、思考方法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很明显,如果我们能借助课堂培育出卓越的学习者,就需要转“他育”为“自育”,使他们充满内需,积极建构自己的学习。
统一认识并有了新的理念,如何让它们落地?
(三)举措三:定格保底,分层推进
一是定格保底。
教学质量绿色增长重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在教师指导有章法,即我们所说的保底之“格” (课堂教学宜忌) 。
1.梳理通用的“格”
课堂教学“五环节”基本范式:学前准备——任务驱动——探究学习——点拨优化——巩固拓展
2.细化年级和学科的“格”
在此基础上,由分管行政、教科室、教导处、学科组长、学科教师等共同探讨出更深入细化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二是分层推进。
为了适应老师的发展需求,我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教师发展学校这种沙龙式活动,根据教师自身需求为他们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每周一次,进行积分制的管理。新教师“入格”,先按“格”操作;成熟教师“升格”,在规范的基础上实施有自己理解和思考的个性化处理方略;名师“破格”,大胆开拓创新,改革原有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经验案例:新教师“入格”
1.新聘教师提前跟岗1-2月听课、学习班务管理、了解学情、感悟学校文化。
2.师徒结对,新上岗老师尽量做到听一节上一节。教导处排课尽量考虑师徒的课不重复。
3.教导处组织学科带头人录制教学常规视频发给老师学习。
如:语文朗读指导、合作学习、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同桌互改、侯课等。给新教师在教学常规上一个具体规范的指导,同时这些视频也在“班级电子班牌”里播放,小朋友课间饶有兴趣地观看,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4.新岗教师沙龙,讲述自己入职的工作经验与心得。
沙龙参与者除了新岗教师还有分管行政等,通过交流达到以下目的:新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分管行政了解新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以便在后面的工作中针对需求更好地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服务、引领。
5.新教师赛课,以赛代培,促进教师成长。
6.行政关注新教师跟踪听课。
不同的行政听课时的关注点不一样,校长和执行校长全面关注,教导处分管学科的行政关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德育处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习惯的养成,后勤行政关注桌椅高度、教学设施的安全使用。这样达到从不同角度关注新教师的成长。
由于我们学校一年级班级数量多,新教师也很多,我们的执行校长采取跟踪听课,利用每周三上午一节课的时间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同时上示范课进行指导。
三是团队互助。
1.行政领——行政理念方向引领
校长在全校教师会上开展很多主题式的培训:《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好习惯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格外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我们离一所好学校还有多远》,从理念和方向上引导老师。各学科行政也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从理念和方向上对教师进行引领。
2.师傅带——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3.团队促——文化的浸润和影响
四是策略供给。
我们强化有效策略的架构和践行,如学习任务前置、课中定点关注、“1分钟等待”答问、课后等待弥补、合作学习角色轮值、差异达标等10余项策略,帮助教师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四)举措四:课题引领,人人参与
我校一直以来是以课题方式推进学校的发展,以美育为抓手,先后进行了8轮课题研究,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项目到整体推进的方式开展,学业质量绿色增长也是沿用这个思路。从学校大课题“基于尚美的课程整合”到由各级名师课题,我们学校的名师主动认领课题,自主报名,占全区名师课题比例43%,卷入八十多名老师,占我校教师45.71%,从名师课题再到涉及各学科、各年级的小专题,做到了人人都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因此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就采用学科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形成了“教”“科”研一体化。参与课题研究的目的:引导大家的学习更系统、思考更深刻、行动更落实。
(五)举措五:课程开发,积极尝试
学校也非常重视培养教师不断形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倡导教师用丰富多彩的课程促使课堂发生变化。因为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班额多,每个班学情不一、教师特点不一,因此,学校老师们根据自身实际和各班学生情况在课程开发上做了一些尝试:
语文学科:继续坚持儿童阶梯阅读、群文阅读、经典诵读、海量阅读等课程,并开发了教育戏剧、演讲辩论、绘本与写作等课程。
本学期3.8班就基于学生需求做了“走进杜甫”课程。这个课程是源于小朋友讨论去哪春游,有孩子就提出要去杜甫草堂,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杜诗的积累并不多,就引导学生大量积累杜甫诗歌,并将去杜甫草堂作为奖励。大家都知道,教小朋友你就得逗他,这些小朋友被老师一逗,兴趣来了。接下来老师就选择了大概40首不同风格的杜甫诗歌,整理成册发给学生,同时把家长请进了课堂给学生讲解杜甫的知识,增加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利用早读和课堂带领孩子们背诵诗歌,到期末的时候学生的诗歌积累都量达到了既定目标。期末考试的第二天,由家委会组织孩子们到了杜甫草堂参观,并请导游介绍,还在现场组织了背诗、抢答通关活动,这样的课程儿童是非常喜爱的。
五年级语文组和音乐组开展了教育戏剧研究,在课堂中渗透教育戏剧,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没有千篇一律的台词背诵,没有标准的肢体动作和语言规范,只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打开肢体、打开思维,展现天性,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通过教育戏剧课程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下一步,老师们将扩大涉及面,增加在诗歌、散文、说明文、绘本等文本中教育戏剧模式的运用,根据文本内容、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综合应用。
美术学科:结合我们美术老师版画、岩彩画、扎染、剪纸等方面的特长和学生在这几方面的兴趣,开发了岩彩画课程、版画课程、创意美术课程、剪纸等特色课程。
德育课程:开设了品格课程,从就餐、集队、活动、课堂常规等方面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课堂效益的提升。我们对每个上课老师都提出了课前四关注:地面整洁、桌椅整齐、课前准备、安静等候。在各学科教研活动中提要求,巡课检查落实反馈。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STEM和编程课程做研究。
(六)举措六:数字校园,提高效率
用数字化的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以此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提高学习效率。
(七)举措七:改革评价,多元多维
1.教师层面
(1)差异达标制度
每位老师根据班级自身情况确定自己可达到的目标,自己和自己比。实行这个制度以来,绝大多数老师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可见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是有比较客观、正确的认识。当然,即便有个别班级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达到目标,我们也没有任何惩罚,而是行政带领老师一起去寻找未达成目标的原因,探索解决的措施。
(2)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如果班级中有特殊儿童,并且这些孩子通过了教代会讨论,不把特殊儿童的成绩纳入班级成绩考核中,反而为班级加分(分母不变,分子加大),在绩效考核中设特别奖励,我们希望老师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2.学生层面
(1)探索期末学业质量的多元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方式,在“评价多元多维,注重生命成长”的理念指导下,将游戏闯关活动与学科素养评价相结合。在有趣的游戏中,达到让学生既“乐学”又“乐考”的目的。在游戏闯关中,对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创意表现、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检测学生在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学习中的能力表现。例如美术学科的“火柴人变身真人秀”,就是将教师绘制的火柴人添画成具体的人物形象,通过加入五官、表情、衣着、手和脚等,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这个活动既考查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又通过学生评委和家长评委的参与,增强了趣味性。还有科学学科的“萝卜塔”,学生通过5人小组合作,在10分钟内,用牙签和胡萝卜块为材料,搭建高塔,搭建到60厘米或以上则达到目标。通过萝卜塔的搭建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形状与结构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分工协作、实践应用的能力。体育学科的“呼吸的力量”由3-5人一组合作共同将管子自由拼装好,然后一人一管子同时吹气球,在规定时间内将气球吹爆为胜。这既是有趣的肺活量练习,又意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从“期末多元评价”走向关注“过程性监测”。
2018年,学校将过程性监测转化为全员“数学节”“阅读节”“英语节”“音乐节”“诗词节”,各年级的主题不一样。
例如“诗词节”,将各班级的诗词朗诵和学生个体的“飞花令”“巧联句”结合,既注重集体参与,又注重个性表达。“英语节”请孩子用录制短视频的方式介绍自己的房间,书画结合勾勒美好四季,进行主题活动书写……这些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表达自己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节日的奖状和主持稿也都是学生参与设计、书写,将之与美术、语文学科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设计实践和语言实践的机会。
(八)举措八:及时梳理,形成体系
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本,提出《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的123456工作思路》。
1. 坚持一个原则
据学施教:强调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内需的前提下,让学生始终秉持“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要对我的学习负责”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做好课堂学习前的相关准备。
2. 激发两种状态
(1)积极的自我认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有合理标准的认同自我。
(2)真实的课堂对话:能与书本、同学、老师进行针对性、反思性、批判性的对话;能展开有序、有理、有深度的思维碰撞。
3. 运用三项策略
(1)倾听: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并善于捕捉学情;引导学生在听清别人表达要点的前提下,再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内容。
(2)追问: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习有质量的质疑,且不止于质疑,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3)关联:将新旧知识、知识与生活、今天与未来、我与他人、世界关联起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规律,形成思想,加深认识。关联不是简单的叠加,要让学生习得对比、分析、归因等思维训练。
4. 关注四度学习
(1)参与学习的态度:态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第一因素。学习态度积极,课堂就很主动,就会深感乐在其中;反之,则相反。
(2)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的程度越高,后续学习的目标便越明确,获得自然也就越多。
(3)合作学习的效度: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其次要看怎么合作学习,再要追问合作学习的结果如何,还要注意其分工与合作等具体要求。
(4)探究学习的深度:要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唤醒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调动自主探究的热情,训练学生感知、体验、操作、推理、验证的方法和能力,在深层思维方面得到锻炼。
5. 满足五维欲望
(1)体验和参与:课堂上,只有参与、体验,才有真正获得。
(2)表现与分享:让学生尽情表现,充分分享,实现真实成长。
(3)交往与互动:提供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与他人交流、互动的机会。
(4)发现与创造:学生需要创造、研究,要追寻更深刻的思考。
(5)表扬与肯定:给每个同学以适时、适度的表扬、肯定。
6. 落实六学活动
(1)自我悟学: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其与学习材料发生对话,有自己的感悟,能够逐渐走向深刻。
(2)同伴助学:我们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加强同伴协助学习。
(3)互动展学:给机会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过程,促进其思维成长。
(4)网络拓学: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获取海量信息并学会筛选,拓展学习资源,增加学习厚度。
(5)实践研学:强化实践意识,用“三打通”(学科内打通、学科间打通、学科与生活打通)统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6)启思导学:要导得智慧,导得精彩,导得恰到好处。
我们学习了台北市立大学邱世明教授《教学视导与评鉴》的研究成果,计划下一步将整合、修订《成华小学尚美学堂观课记录》,以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评课指标。我们利用TIM软件进行作业布置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并建立学科协调机制,以达到“减负提质”目的。
四、成效初显
(一)近三年成华小学调考成绩对比
区级调考四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均由略低于示范校平均成绩跃升到高于示范校平均成绩。尤其是英语学科,由原来的低于示范校5.5分跃升至高出示范校1.31分,实现了跨越发展。
五年级语文提升0.27分,数学提升2.75分,英语微低0.33分,整体呈现出上升态势。
(二)近三年成华小学接待参访情况
接待来自奥地利林茨市政府、泰国清迈小学、北京市教委、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外代表团到校参观考察。
(三)近三年成华小学媒体宣传情况
媒体关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我校各方面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四)社会各界如何看待成华小学
1.教研员这样看
成华小学开展“试卷命题研究”活动,倒逼老师们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是一场逼迫老师们不再做“教书匠”的革命。
2.知名专家这样看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编审郭永福以《美育好学校》评价成华小学:当前在我国的许多中小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美育的现象不是个别的。成华小学的理念、举措和经验更显得难能可贵。其做法值得总结、宣传和推广。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点评: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考虑社会责任感,考虑关键品格落地的问题,比如成华小学宿强校长谈到的学校“基于人,成就未来”的评价改革,学校开展的帮厨助餐活动,已经高于普通的劳动体验,是一种职业体验,对学生有职业责任感和生涯启蒙体验,学校还可以继续进行一些深度探索,在综合评价方面继续完善。各地各校也要在整体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的落地方面而努力。
3.媒体这样看
《学校品牌管理》记者翁利丹:在“美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成华小学正是行动最早、坚持最久的学校之一。他们始终围绕课程立德树人,已然具备“中国美育第一小学”的品牌基因和实力,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站上了新起点,直奔更高的山峰去。
结尾分享:
12条“好老师”特征:
特征一:备课充分
特征二:态度积极乐观
特征三:对学生期望值高
特征四:富有创造力
特征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特征六: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特征七:敬业(体现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特征八:富有同情心,关心学生
特征九:有幽默感
特征十:尊重学生
特征十一:心胸宽广
特征十二:勇于承认错误
这12条特征,恰好解释了为什么教师“能效性”和“经验”并无关联。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12条特征其实可以总结为三方面:
教师工作态度——特征1,4,7
充分备课,不断创新,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都源自于一个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其中,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是驱使无数好老师前进的最大动力。而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社会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跟上时代步伐,成为顶尖人才,老师们也需要持续学习,求新求变。再有经验的“老司机”教师,如果停止了学习,几十年如一日用一套体系应对不同的学生,也终究无法称得上是“好老师”。尤其是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社会文化在不断变化时,学生也渴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最“地道”的表达和最“纯正”的思维方式,为将来更好融入异域文化打好基础。
师生关系——特征3,5,6,8,10
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仅限于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课上课下的每一次 ,每一次思维碰撞,都会发酵、沉淀,最终融入思想的灵与肉中,成为一生的烙印。好老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术成就,更能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人格,确定目标,建立自信。对学生寄予厚望的老师,可以提升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让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因为每一分耕耘,都会得到同样的肯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愿意了解学生的老师,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人格”,了解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如何自处及与他人相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偏重应试教育的课堂,却往往被忽略。教育始于教书,终于育人,前半部分或许可以用经验解决,但后半部分需要的却是无限的耐心和投入,所有的“套路”都不适用。
教师人格魅力——特征2,9,11,12
或许正如第一项研究所说的,“好老师”很难被“训练”出来,因为“人格魅力”也是衡量好老师的指标之一,而“人格魅力”却不是靠“学”就可以学会的。所谓的“人格魅力”,并非仅仅形成于课堂,而是教师人生体验的一个缩影。乐观积极的态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宽广强大的内心——这些都来源于教师作为“人”的自我修为。
这些修为,与教师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和人生心得密不可分。教师的成长不应被限制在课堂内,讲桌前,而是应该被放到更大的人生舞台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老师能够成为学生的“楷模”甚至“偶像”吧。看到这里,恐怕我们今后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定义好老师的标准了。
行业经验只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执着度的一个表象特征,究其本源,我们需要的是热爱教育,不懈进步,充满故事的这样一群人,来启蒙,引导,和激励世界未来的建造者们。
近年来,成华小学在课程建设、教学改进、信息技术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了坚实的思想与实践基础,但还需要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强力展示尚美教育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未来,有着太多的不可知,教育需要坚守,也需要创新,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让我们共同成为变革的力量!
11